古树芸鸢2025-08-04 23:55河南现货配资网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名为旅顺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独具战略意义,被誉为扼守渤海的军事咽喉。然而,正是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幸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轮番争夺的血肉沙场,饱受战火与屈辱。
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辽东半岛被割让的那一刻起,直至新中国的旭日东升,这片土地的主权在外强手中流转了整整六十年。它见证了无数次屈辱的易主,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渴望独立自主的深重期盼。
当新中国终于站起来,面对的却是一份曾被国民政府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拱手让出,如今由最亲密盟友苏联掌控的“特殊遗产”。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最终归还,并非一纸简单协议的轻松兑现。
它背后隐藏着一场长达数年、充满战略智慧与外交决断的艰苦博弈。这场博弈不仅仅关乎一个重要港口的主权完整,更在深层次上奠定了新中国在复杂国际舞台上独立自主的坚实基石,意义非凡。
图片
咽喉要地,列强百年逐鹿
旅大地区,作为远东一个重要的天然不冻港,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沙皇俄国长期以来对远东不冻港抱有强烈的渴望,这使得中国东北地区持续受到其觊觎,旅顺的命运由此埋下伏笔。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其中便包括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条约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俄、法、德三国的强烈反应。
三国联手施压,进行了所谓的“干涉还辽”,迫使日本不得不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然而,这种“归还”并非无偿,清政府为此额外支付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代价沉重。
三年后,即1898年,沙俄卷土重来,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与政治影响力,强行租借旅顺口、大连湾长达二十五年,此即《旅大租地条约》。俄国人在此地大兴土木,将其打造成远东重要的军事要塞。
1900年,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之机,更是派出超过二十万军队入侵中国东北,进一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旅顺完全置于其军事控制之下。
图片
然而,俄国的野心也招致了其他列强,特别是新兴帝国主义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华的殖民利益和势力范围,爆发了惨烈的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就在中国东北,旅大地区首当其冲。战火持续一年多,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旅顺口也随之转入了日本帝国的控制之下。
日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统计,超过两万名中国同胞在这场帝国主义的争斗中伤亡,国家经济损失更是高达六千九百万两白银,主权旁落,生灵涂炭。
抗日战争结束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本关东军进行打击,从日军手中夺回了旅大地区的控制权。这一行动,使得旅顺再次易主。
1945年,国民政府在美方的强大压力下,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旅顺口将被辟为中苏两国共同使用的海军基地,租期长达三十年。
尽管条约名义上是“共同使用”,但实际的控制权和管理权,根据协定,完全归属于苏方,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侵犯。
图片
解放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林彪将军的率领下挺进东北,从苏军处接收了大量日军遗留的武器装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全面内战。
当时,由于战略形势的紧迫性,对于旅大地区的主权问题并未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决,这笔复杂的历史遗产,留待了新中国成立后去面对。
新中国,棋局初探底牌
新中国成立前夕,解决旅大地区的主权问题,成为亟待处理的外交要务之一。1949年初,苏联高级官员米高扬访问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初步接触。
在这次会谈中,米高扬向中方透露了斯大林对于旅顺撤军问题的一些初步态度。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平条约得以签订,或者美军从日本本土撤离,苏军便可以考虑从旅顺撤离。
1949年7月至8月,毛主席派遣刘少奇作为特使,秘密访问苏联,肩负着与斯大林就两国关系和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会谈的重任。此行目的之一,便是要摸清苏方在旅大问题上的真实底线。
图片
刘少奇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明确提出了旅大问题。斯大林当时向刘少奇表示,如果中国军队提出要求,苏军是可以从旅大撤离的,但具体的撤军细节,则需等待毛主席亲自来莫斯科进行商谈。
这一表态,为日后毛主席的莫斯科之行,以及旅大主权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一个探底性的基础,也预示着接下来的谈判将是一场硬仗。
战火突袭,留守再添变数
1949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抵达苏联,名义上是为了参加斯大林的七十周年诞辰庆祝活动。然而,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与苏联商谈两国间的互助事宜。
初期的谈判气氛并不轻松。斯大林为了在谈判中占据上风,故意对毛主席采取了相对冷淡的态度,试图以此施压,保留苏联在华的既得利益,特别是对旅顺的控制权。
斯大林坚持认为,与国民政府签订的1945年条约,符合雅尔塔协定精神,具有合法性,不应轻易废除。毛主席则态度坚定,明确指出旧条约是国民政府在不平等条件下签订的,新中国绝不承认其合法性。
图片
毛主席坚持,如果苏联不同意废除旧约,那么双方的谈判将无法继续。这种坚决的立场,加上西方媒体关于毛主席在莫斯科被“软禁”的谣言开始甚嚣尘上,使得斯大林感到了压力。
最终,迫于国际舆论和毛主席的坚定不移,斯大林同意废除1945年与国民政府签订的旧条约,为新条约的签订扫清了障碍,也为旅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
1950年1月20日,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加入了谈判团队,与苏方就一系列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磋商,其中就包括旅大地区的驻军问题。
谈判中,周恩来带着一本名为《旅顺口》的小说,其中详细描述了沙俄侵略旅顺的历史。周恩来对书中沙俄侵略行径的反思,暗示了新中国对这段屈辱历史的清醒认知和收回主权的坚定决心。
1950年1月22日,经过艰苦细致的谈判,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新的协定明确规定,苏联军队将最晚不迟于1952年底撤出旅顺口海军基地。这一协议的签订,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民众纷纷欢庆,将其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签订的第一个相对平等的国际条约。
图片
然而,仅仅在协议签订的数月后,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使得国际形势骤然变得复杂而严峻。中国面临着来自美军的直接军事威胁,国家安全形势空前紧张。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旅顺苏军撤离的问题。1952年8月17日,周恩来再次访问苏联,主动向斯大林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请求。
考虑到日本与中苏尚未缔结和平条约,以及中国海军力量在战争初期尚显薄弱的实际情况,周恩来提出希望苏联军队能够继续留在旅顺口,以期对美军起到必要的战略震慑作用。
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但也特别强调,这种挽留必须由中方主动正式提出。这一决定是基于当时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无奈战略考量,也为旅顺的完全回归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斯人已逝,重议旅顺风云
1953年7月,朝鲜战争最终停火,持续三年的战火终于平息。同年,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病逝,赫鲁晓夫接任苏联领导人,这为中苏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
图片
1954年9月24日,赫鲁晓夫率团访华,与毛主席举行了重要会谈。在会谈中,毛主席明确表示欢迎苏军从旅顺撤离,赫鲁晓夫也爽快地表示同意撤军。
赫鲁晓夫此举有多重考量,包括巩固其自身在苏联国内的领导地位、减轻苏联驻军的经济负担,以及回应中方长期以来对主权完整的诉求,同时也考虑到苏联面临装备更新和军港维修的需求。
然而,在苏军正式撤离之前,赫鲁晓夫却提出了一项看似友好实则带有试探性的要求。他建议在旅顺建立多座纪念物,其中包括与日俄战争相关的马卡洛夫纪念碑和2号炮台方尖碑。
这些纪念碑旨在纪念在日俄战争中牺牲的沙俄将领和士兵。周恩来对此坚决拒绝,他明确指出,日俄战争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仅导致两万多同胞伤亡,更造成了高达六千九百万两白银的巨大经济损失,这种战争的性质,绝不允许以任何形式进行“纪念”。
周恩来强调,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能树立带有帝国主义侵略性质的纪念碑。经过中方义正言辞的据理力争,苏方最终同意撤回了相关要求,转而同意中方可以修建苏军烈士塔等友谊纪念碑。
图片
主权寸土,步步为营收复
1955年1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在完成朝鲜的各项任务后,从朝鲜回国。这支部队并没有直接返回内陆,而是直接开赴旅顺,准备接管苏军的防务。
然而,在交接过程中,苏方又临时反悔,试图在武器装备的移交上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他们提出,大部分武器装备需要重新定价,并且价格不菲,明显高于其真实价值。
面对苏方的这一要求,周恩来再次发挥了他卓越的谈判才能,他与苏方反复周旋,据理力争。最终,周恩来成功地将苏方要求出售的武器价格上限控制在了8亿卢布以下。
这一谈判结果,既保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顺利接收所需的装备,又有效地避免了国家经济上的过大损失,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和经济利益上的精明与坚持。
1955年4月15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中苏海军防务交接签字仪式在旅顺基地隆重举行,中方代表罗华生和苏方代表库德良夫切夫正式签署了交接文件。
图片
至此,中国终于完全收回了对旅顺口的控制权,结束了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来,长达六十年的外强盘踞历史,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得以洗刷,主权得以完整。
结语
旅顺六十年,它从列强刀俎下的鱼肉之地,最终成为了新中国手中坚实的海军军港,其回归之路,无疑是近代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一个缩影。这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国土收复。
更是一场国家独立自主精神的伟大胜利。这种不屈不挠、坚定捍卫主权的独立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舞台上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苏关系。
1958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再次提出一项建议,希望中苏两国能够建立一支联合舰队。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其背后的深层意图,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合作,而是试图让苏军重返旅顺。
更甚者,这可能会对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地位造成潜在的影响。毛主席对此提议进行了果断而坚决的拒绝,明确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能力保卫自己的海疆,无需与任何国家建立联合舰队。
图片
毛主席的此次拒绝,直接促成了中苏关系的渐行渐远,甚至可以说,成为两国关系走向破裂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新中国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即便面对最亲密的盟友,也绝不妥协退让的坚定立场。
今天的旅顺,已不再是那个饱受屈辱的军事要塞,而是大连市下辖的一个美丽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然而,那些在历史的洗礼下,依然锈迹斑斑的大炮。
它们依然无声地矗立在海岸线上现货配资网,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那段艰辛而又荣耀的主权回归史。它们警示着中华民族,唯有坚持独立自主,国家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也不受外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名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